专辑介绍: 在1878年9月,贝克尔(Becker)委托德沃夏克(Dvořák)创作了一部具有“斯拉夫风格”的弦乐四重奏。手稿于1879年3月28日完成,首次在柏林由约阿希姆四重奏(Joachim Quartet)于7月29日演奏。这部E大调第51号弦乐四重奏(Quartet in E flat major, Op. 51)遵循了传统的四个乐章和奏鸣曲快板形式。在这个乐章中,丰富的旋律写作使得两个主题听起来像是巧妙的民间旋律的转化。行板是一个风格化的杜姆卡(dumka)形式,隐秘而充满斯拉夫色彩,将这个有两个部分的回旋曲浸染其中,它也是一首冥想、浪漫的民谣和中提琴与小提琴之间的二重奏。第二主题就像摇篮曲,在两次突然的加速之前,它变成了一个热情洋溢的“弗里安特”(furiant)舞曲。简短的浪漫曲(Romanza)传达了一种不带苦涩的愤怒情绪。终曲利用了“斯科奇纳”(skočna)的跳跃、踩踏节奏,将四重奏的十六根弦变为了一支迷你舞乐队。 G大调第106号弦乐四重奏(Quartet in G major, Op. 106)于1896年10月10日首次由德沃夏克的朋友波希米亚四重奏(Bohemian Quartet)演奏。同样是四个乐章,这13号弦乐四重奏以一个中等快板(allegro moderato)开始,两把小提琴宣示了一个奢华的第一主题,而第二个抒情、田园和更具勃拉姆斯风格的主题赋予了作品很大的建筑般的统一性,这是德沃夏克的写作完全成熟的一个特征。这两个主题在四件乐器的全声发展,中提琴的柔和丰富了这个宏伟的乐章的色调。行板奏鸣曲为德沃夏克奏鸣曲中的一个单一主意结构的最佳范例,由大提琴宣示的主题然后完全通过对比和调性变化在E大调小调、F#小调变化并重新回到C大调。再现部引入了一个极具热情的终曲,具有非凡的抒情流畅性。谐谑曲带来了喘息的机会,尽管有其锐利的3/4节奏,同时其中的两个三重奏(Trios)更像是对布鲁克纳和舒克的致敬。行板慢板终曲是对节奏和速度的对比,快板段与更为平静的行板和悠扬的歌唱性旋律交替,在节奏的巨大爆发中,尾声再次采用2/4拍的初始主题。 曲目 艺术家介绍: |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