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威尔斯: 钢琴协奏曲 & 彭吉温斯基

豪威尔斯: 钢琴协奏曲 & 彭吉温斯基网赚项目-副业赚钱-互联网创业-资源整合HIRES SHOP
豪威尔斯: 钢琴协奏曲 & 彭吉温斯基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9.9
限时特惠
¥19.9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规格7 首
流派古典乐
类别管弦乐
发布2025-01-16
公司Chandos
默认解压密码CNHIFICOM
付费资源
专辑简介:
“这是一项令人惊讶的发现,尤其是对于那些仍将赫伯特·豪威尔斯(Herbert Howells)视为一个怀旧的英国狂想曲作曲家的听众来说,他似乎更适合待在管风琴的阁楼,而非音乐厅。《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非常早期(1914年——当时豪威尔斯只有22岁),因为它的最后几小节缺失(由约翰·拉特补全),这部作品许多年没有上演。它展现了年轻的豪威尔斯更具俄国风格而非英国风格——那种华丽炫目的键盘写法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极为相似——几乎没有一丝英国特有的矜持,豪威尔斯毫不保留地挥动一个又一个主题,将它们推向情感的巅峰,充满了激情与辩才。
其中一两段抒情的段落展现了“真实的”豪威尔斯。但《第二钢琴协奏曲》则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究竟是谁?这部作品在首演时遭遇了冷遇(有评论家喊道:“感谢上帝,终于结束了!”),豪威尔斯因此深感受伤,立刻将其撤回。的确,尽管这部作品在狂想的抒情性中更接近“真实的”豪威尔斯,但它还有一种尖锐的、偶尔不和谐的特质,显得坚硬且果敢。
那么,我们是否能在《彭吉温斯基》(Penguinski)中更接近那个真实的豪威尔斯呢?毕竟他是斯坦福(Stanford)的终生崇拜者,而这部作品的标题显然是对斯特拉文斯基的讽刺。事实上,豪威尔斯对斯特拉文斯基的侧面讽刺中带着欣赏与深情,那种独特的幽默感也正是豪威尔斯的个人风格。豪威尔斯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他的音乐形象因此更加高大,而非缩小,因为我们意识到他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浪漫主义者,他的音乐耳朵敏锐,并且他拥有非凡的幽默感。
这张专辑的演奏充满热情,技巧高超,略显粗犷,但却极具魅力,而录音效果也极为丰盈。”
——评论摘自音乐杂志《留声机(Gramophone)》

作曲家简介:
赫伯特·豪威尔斯(Herbert Howells)于1892年10月17日出生在格洛斯特郡的利德尼(Lydney)。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对作曲的浓厚兴趣,18岁时成为格洛斯特大教堂管风琴大师赫伯特·布鲁尔(Herbert Brewer)的学生。1912年,他获得奖学金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查尔斯·维利尔斯·斯坦福(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沃尔特·帕拉特(Walter Parratt)、查尔斯·伍德(Charles Wood)和休伯特·帕里(Hubert Parry)。
与他亲密的朋友和导师拉尔夫·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不同,豪威尔斯从未收集或直接使用民间歌曲。尽管他确实承认民间歌曲作为更广泛音乐遗产的一部分的重要性,但他更倾向于让教会音阶和五声音阶在自己作品的构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自《天堂之歌》(Hymus Paradisi, 1938)之后,他从世俗音乐转向宗教音乐,这一转变在1940年代继续,创作了一系列以弥撒文和圣歌为题材的作品,最著名的包括来自英国圣乐服务的《荣光颂》(Magnificat)和《主今安息》(Nunc Dimittis)。
赫伯特·豪威尔斯于1983年2月23日在伦敦去世,享年90岁。在他的生涯中,他曾获得科拉德终身奖学金(Collard Life Fellowship, Worshipful Company of Musicians)、英国指挥官勋章(CBE,1953年),并于1972年被授予荣誉勋章(Companion of Honour)。

指挥家简介:
理查德·希科克斯(Richard Hickox),英国著名指挥家,擅长合唱、交响乐和歌剧,是同代最具天赋和多才多艺的指挥之一。自2000年起,希科克斯担任BBC威尔士国家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直到2006年成为荣誉退休指挥。他创立了伦敦市交响乐团,并曾担任音乐总监和副客座指挥。他还与多个英国主要乐团合作,并多次出现在巴比肯中心、巴斯和切尔滕纳姆音乐节等重要场合。
希科克斯录制了超过280张唱片,获得格莱美奖和五项《留声机》奖。2002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并获得多个音乐奖项,包括皇家爱乐协会奖和查尔斯·格罗夫斯爵士奖。他在全球多个重要歌剧院演出,并以其卓越的音乐成就享誉国际。

乐团简介:
BBC交响乐团(BBC SO),英国顶尖交响乐团,总部位于伦敦,成立于1930年。乐团的组建与训练由BBC音乐总监阿德里安·博尔特负责。早期的客座指挥包括阿图罗·托斯卡尼尼,他称其为他指挥过的最出色的乐团。
二战后,虽然博尔特尽力维持乐团水准,但BBC高层未能为乐团提供足够资源,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其他乐团。1950年博尔特退休后,乐团经历了低谷,尽管在1960-70年代任命了多位知名指挥(如安塔尔·多拉蒂、科林·戴维斯等),但乐团长期资金不足。直到1960年代BBC音乐主管威廉·格洛克推动改革,演奏水准显著提高。90年代安德鲁·戴维斯和2000年代吉里·贝洛赫拉维克的指挥下,乐团进一步繁荣。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BBC SO已被评为一流乐团,继续在BBC马伊达谷录音室、巴比肯中心等地推广新音乐。

01. Concerto No. 1 in C Minor, Op. 4_ I. Allegro moderato
02. Concerto No. 1 in C Minor, Op. 4_ II. Tranquillo, e quasi lento
03. Concerto No. 1 in C Minor, Op. 4_ III. Allegro moderato, e scherzando
04. Concerto No. 2 in C Major, Op. 39_ I. Allegro
05. Concerto No. 2 in C Major, Op. 39_ II. Poco lento, calmato
06. Concerto No. 2 in C Major, Op. 39_ III. Allegro assai
07. Penguinski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