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羊歌 日光和熙,水草丰美,春归大地,万象更新,野花如繁星万千点缀青山绿水,白羊如雪片翻滚碧浪其间。源于真实事迹《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这首歌曲,融汇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草原儿女》、《草原赞歌》的音乐素材,活泼跳跃的节奏,蓬勃清新的旋律,勾勒出了奔跑在原野上放牧羊群,欢欣雀跃歌颂春光的蒙古女童形象。
2.小草 南迁的鸿雁,待到春花似锦时必会返还。自贝加尔湖东迁的一群群孩子,却难以与父母再次相见。然而爽朗乐观的人们,却不曾在歌声中倾诉半分离殇,只愿以此铭记,那承欢于父母膝下的天伦时光。长调意境开阔,气息绵长,短调轻巧明快,优美感人。马头琴声淳美圆润,悠扬动听,伴这百年后俏丽动人的蒙古少女,娓娓唱出古老的童谣。
3、白色的毡房 轻快的中阮为这首民歌小调抖落岁月的尘灰,旋律再次绽开了枝头红果般的笑脸。大提琴紧随其后,百转千徊如村庄上空缭绕的炊烟与奶香。欢悦的曲律映照着毡房内的故事,无比快意与灵动地在四季繁荣,演绎草原水光天色的旖幻。
4.初升的太阳(蒙古国民歌) 马头琴缓缓地响起,就像天边第一道阳光慢慢照亮整片天空,心脏跟随着吉他的和弦起伏。静谧的清晨,面对远处的高山,极目远眺,望见那轮初生的太阳,缓缓升起,渐渐温暖,终于光芒万丈,普照大地。
5.溪上草青青 古琴曲
6.家乡的草原 安多藏区,指今青海巴颜喀拉山以东,包括甘肃和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安多政教史》载: “自通天河之色吾河谷,北逾巴颜喀拉山,其东麓有阿庆冈嘉雪山与多拉山,传说由于取这两座山峰之名的首字,合并起来把自此以下的区域称为 ‘安多’”。 这首《家乡的草原》是祁连山安多牧歌,辽阔的女声清澈透明,如同融化的雪水从冰川上流泻而下,带着祝祷的力量,奔流过平旷的草场,映照天宇,那震颤的声线如同流水波光映射着光线,并以某种宽广的底色共享着无言木石的安恬、静谧。
7.草原牧歌 青年手风琴演奏家张维怡,曾在瑞鸣音乐的《风琴·风情》专辑中担当主奏,此外,她还获得过意大利卡斯特费达多国际手风琴大赛艺术家组的第三名,在当时创造了近十年来中国人参加该赛事的最好成绩。此次她以德国名琴高拉(HOHNER GOLA)手风琴演绎的这首乐曲,是上映于1953年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在柔美细腻的琴声中,内蒙古大草原万里滚绿,鸿雁翻飞,牛羊齐奔的辽远风景跃然眼前,并带着扑面而来的蓬勃清新。
8.特克斯草原之歌 口弦声如草原的风吹过毡房、马蹄铃、弓弦,库木孜,那是柯尔克孜最独有的古老乐器,在激越又游刃的弹拨间,强劲而热烈地抒情,有着疾驰的速度和大开大合的气势,伴随着库木孜弹奏的舒阔、苍茫的男声,如疾驰在骏马上的歌唱,那特有的草原牧歌的诗意叙述,由长长的呼唤式歌调将心意无尽地舒展。他在喜悦和美的包围下,赞美着特克斯,那是新疆最美的草原,柯尔克孜族与哈萨克族的聚居地,天山北麓,伊犁谷地之西,草丰林茂的辽阔山地草甸,地势起伏有着温柔绵延的曲线,融雪冲刷下密布的河网,如缎带蜿蜒奔腾过如茵的草场,在低处形成清澈如镜的碧蓝色湖水,而远处,白色的巍然雪山终年屹立。
9.鸿雁 这首经久流传的乌拉特民歌曲调,曾经被用作电影《东归英雄传》的片尾曲,此后又被蒙古族乐队额尔古纳重新填词为歌曲《鸿雁》,从而传遍了大江南北。雅托嘎以清透的弦音,营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随后马头琴、竹笛和四胡,以错落有致的音色,演奏出满溢乡愁的纯净旋律。这一片广袤壮阔的蒙古大草原,既牵动着远方游子的脉脉思念,也承载着无数人对精神家园的憧憬和对灵魂自由的渴求。此刻,在这优美乐声中,跟随南迁北徙的鸟儿,一起遨游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令疲惫的心灵获得片刻的休憩。
10.旷野 潮尔道,是具有浓郁蒙古民族特色的一种古老的和声歌唱方式,目前主要流行于锡林郭勒地区。其命名中的“潮尔”即是和声之意,“道”表示歌唱,其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作为高声部的单人长调,和作为低声部的多人中低音伴唱。潮尔道通常在隆重的场合中才能演唱,其歌手具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潮尔道的音乐风格庄重肃穆,唱词的内容以赞颂为主,体现出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独特风貌。 这首赞颂歌是现存的10首潮尔道曲目之一,是一首饱含人生哲理的训谕歌,曾用于在大型宴会中演唱。暖柔的春风,吹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刚刚萌生的青草。自南方返还的鸿雁,在天地之间鸣唱盘旋,赞颂着崭新的季节所带来的蓬勃生机。男歌手们深沉浑厚的歌声,充满了浓郁的草原牧歌风情,以一片清新而开阔的意境,描绘出冬去春来的原野上绿意盎然的动人景象。
11.草原之夜(赞歌)(纪录片《绿色的原野》插曲/电影《东方红》选曲) 《草原之夜》出自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纪录片《绿色的原野》,然而这首被赞为“东方最美小夜曲”的优美旋律,却远比电影出名更多。《赞歌》则出自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曲调取材于蒙古族牧歌《小黄马》,四十多年来亦传唱不衰。 长笛的天空这般清爽辽阔,弦乐的草原这般恬静深远,二胡摹仿马头琴的舒缓顿挫,活画出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的壮美景色,深情款款如诉,些许寂寥,些许休憩。中部曲调突转,在弦乐的律动和打击乐的灵巧点缀下,二胡奏出《赞歌》的熟悉旋律,仿佛马背上的蒙古英雄疾驰如电,将全曲在激动和热情中推向高潮。
12、大提琴:欢腾的帕米尔 乐曲巧妙撷取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元素,旋律欢快跳跃,极富舞蹈性。大提琴时而以低回婉转的情思描绘迷人的西域风情,时而以大段顿弓表现浓烈如火的喜悦神态,动静皆宜引人入胜。 |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