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排神神歌 Deity-inviting Divine Song 民间仪式音乐 萨满神调 民族:满族 语言:满语 地区:吉林
演唱、抓鼓、腰铃:石光华 抓鼓、腰铃:石忠多
歌词大意:
腰铃裙子系好,跪地尘埃,一心诚敬,祈请众神到坛场前来享祭。
曲目简介:
满族信奉古老的萨满教。萨满神歌,即萨满主持祭祀仪式时所唱的歌,通常边唱边舞,并有敲击乐器伴奏,因而成为集“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涵盖了民族起源发展、英雄传说、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庄重的仪式功能。萨满神歌根据祭祀环节和对象,有一定的规范化内容和固定程式。 所谓排神,指萨满在神案前,祷告请神原因,通常先唱一段颂神歌,再说这次请神目的。萨满及助手穿上神服、系上腰铃,击鼓诵唱。鼓点节奏分明,弱起而渐强,声音庄严肃穆,腰铃或与抓鼓一并齐响,或是此起彼伏,共同奏出慷慨激昂的旋律。这旋律如云雾涌动,如波涛翻滚,在变幻中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唱腔响起,气息雄厚饱满,富有强烈的穿透力,那是与神的对话。手足盘旋,甩腰蹲步,鼓点不停,声声都是虔诚的祈愿,祭品已备,请神尚飨,以求神佑。
2. 祭天神歌 Heaven Worship Divine Song 民间仪式音乐 萨满神调 民族:满族 语言:满语 地区:吉林
演唱、腰铃、银碗:石忠多 演唱、腰铃、响板:石光华
歌词大意:
高声朗诵,天有九层,祈祷天神,风调雨顺,世代多福。
曲目简介:
满族信奉古老的萨满教,萨满神歌,即萨满主持祭祀仪式时所唱的歌,通常边唱边舞,并有敲击乐器伴奏,因而成为集“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涵盖了民族起源发展、英雄传说、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庄重的仪式功能。萨满神歌根据祭祀环节和对象,有一定的规范化内容和固定程式。 满族先民把天奉为众神之首,认为天神掌管宇宙万物,能给人类带来光明、温暖,因而在满族萨满神歌中,对天神的祈祷、祝赞占有重要位置。这首神歌,神器并不响亮,而鼓之舞之,严肃虔诚,大概对天神的祈祷比任何仪式都更神圣些,任何神器也比不过人们心底的尊崇。腰铃只在结尾处,轻轻晃动,似响非响,缥缈迷离,似乎风动云动间,天神无影却悄然而至,带来人们期盼的幸福。
3. 家神神歌 Domestic Divine Song 民间仪式音乐 萨满神调 民族:满族 语言:满语 地区:吉林
演唱、抓鼓、腰铃:石光华 石忠多
歌词大意:
在美好的日子里,供品奉上,香已点燃,祈请众神前来享祭,护佑族人健康平安,子孙多福绵长。
曲目简介:
满族信奉古老的萨满教,萨满神歌,即萨满主持祭祀仪式时所唱的歌,通常边唱边舞,并有敲击乐器伴奏,因而成为集“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涵盖了民族起源发展、英雄传说、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庄重的仪式功能。萨满神歌根据祭祀环节和对象,有一定的规范化内容和固定程式。 萨满神歌内容,按祭祀仪式可分为家神神歌和大神神歌,家神神歌就是在祭祀家族祖先的仪式上吟唱的祝祷词,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成套的祝祷语句,俗称“吉祥话”。吉林九台满族石氏家族的祭祖礼仪传承久远,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祖先英雄崇拜等,是满族祭祖习俗最典型的代表。抓鼓节奏铿锵有力,而后另一只鼓也加入了,旋律愈发浑厚庄严,腰铃声音愈发明晰,如风声哗哗,如雷电交加,仿佛把人带进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这慷慨激昂的旋律,让妖魔远遁;这振奋人心的吟唱,让族人的心紧紧凝聚,子孙虔诚跪拜,祈求祖先赐福、护佑平安兴旺。
4. 赞美神歌 Praising Divine Song 民间仪式音乐 萨满神调 民族:满族 语言:满语 地区:吉林
演唱、抓鼓、腰铃:石光华 演唱、腰铃、托力(铜镜):石忠多
歌词大意:
大英雄啊,手持金光闪闪的大铜镜,像太阳一样,给人们带来光明,护佑族人川流不息。
曲目简介:
满族信奉古老的萨满教,萨满神歌,即萨满主持祭祀仪式时所唱的歌,通常边唱边舞,并有敲击乐器伴奏,因而成为集“歌、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涵盖了民族起源发展、英雄传说、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庄重的仪式功能。萨满神歌根据祭祀环节和对象,有一定的规范化内容和固定程式。 吉林九台满族石氏家族的祭祖礼仪传承久远,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祖先英雄崇拜等,是满族祭祖习俗典型的代表。这首神歌,时而轻轻敲鼓、悠然而唱,时而节奏急切、唱得热烈。祖先是被世代传讲的英雄神灵,后辈尊崇,要用最婉转的歌声将其赞美,用最炽热的语言将其颂扬。在变幻跌宕的吟唱中,在神秘的舞姿里,祖先似乎从未离开,人神之间,心灵相通,人们赞美祖先,祖先也愿意守护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幸福。
5. 领案子 Welcoming the Deities 传统仪式音乐 陈汉军旗音乐 民族:满族 语言:汉语 地区:吉林
演唱、单鼓、腰铃:张洪年 张英甫
唱词大意:
看神爷们别卖呆,接神桌子抬起来。 施主官阁用耳听,答应侍候接灵神, 左眼观开右眼生,敬神官阁朝前行。 桦皮弯弓左膀挎,刁翎细箭壶中插。 两股真香怀中抱,一对宝瓶手中擎。 灯笼火把高挑起,两把钢刀随后跟。 一对旗像支开路,跟着宝旗接灵神。 重新打鼓重来问,连把烧香官阁问一声。 或是春来或是秋,春秋二季答应分明。 是春不过春三月,桑树发芽柳条青。 是秋不过十月冬,三星落地滴水成冰。 五谷上场家中宝,喜洛坛场可也好。 重新点鼓重来问,连把烧香问一声。 是官辖来是君辖,官辖君辖答应分明, 要是官辖选穆昆,要是君辖出圣人。 东方老板哪一位,西方老板哪里应。 东方老板四方转,转到西方配成双。 对对老板齐喝声,大喝三声要拔营。 一行起来两行落,起起落落朝前行。 对对沙灯高挑起,气气浩浩接灵神。 重新打鼓重来间,又把烧香问一声。 是新神来是旧神,新神旧神答应分明。 新神新马新旗号,新神来坐旧神堂。 描的影来画的影,纸画神位叫得应。 丹青画匠多成手,描画烧香施主有功程。 施主敬神如神在,神将驾云来得快。 不敬神来神不怪,神将好比土泥块。 新神进门笑哈哈,施主家神堂受香火。 新神座位面向南,一家人口保平安。 施主家门前花鼓声,旗幡招展接祖宗。 二行起来三行落,旗幡招展,朝前挪。 行兵都奔大旗走,亡人都奔纸钱行。 谁家天井排香案,施主家出动虔心接灵神。 顶神弟子头里走,接神官阁随后跟。 顶神弟子来接驾,新神新马接到了, 开路先锋打头阵,行堂关爷上衙门。 一百二十上神头里走,旗神香火随后跟。 眼光娘娘头里走,老少亡人进家门。 施主家炮响一声人马动,炮响二声接待来宾。 炮响三声鼓打千锤进房门……。
曲目简介:
清军入关前,在统一女真各部以及与明朝战争中,部分辽东汉人和明朝降军被编入八旗军,迨及清朝人关,他们以“陈汉军”自命,以示从龙入关之功,有别于后来的新汉军旗者。由于陈汉军旗人的满族化,原汉人烧香祭祀传统也受到满族萨满祭祀影响,逐渐形成了满汉交融的独特文化习俗。吉林乌拉地区张氏家族是具有代表性的陈汉军家族之一,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祭祀习俗传承完整。 “领案子”,亦称接神,在正式主祭仪式开始前,要将神案摆在院中,萨满身着礼服,头戴毡帽,站成一排,持鼓请神,之后由祭家长子俯首躬身,左挎弓,右别箭,焚香烛,持宝瓶,将神案及家堂背于背上,缓步背人中堂,萨满诵念领案子。鼓声“咚咚”,如雷声轰隆震动天地,腰铃“哗哗”,如风声簌簌直穿中堂,鼓声铃声或相伴而响,或此起彼伏,神秘莫测而令人惶恐。歌声如此虔诚专注,低沉古朴的吟唱伴着铿然的鼓点节奏,仿若在向祖先、神灵禀告家族的荣耀成就。末尾,鼓声铃声热切交织,在一片肃穆又朦胧的氛围里,大概祖先已至,众人迎接,祈祷家安年丰。
6. 单鼓舞 Single Drum Dance 传统仪式音乐 陈汉军旗音乐 民族:满族 地区:吉林
单鼓、腰铃:张洪年 张英甫
曲目简介:
清军入关前,在统一女真各部以及与明朝战争中,部分辽东汉人和明朝降军被编入八旗军,迨及清朝人关,他们以“陈汉军”自命,以示从龙入关之功,有别于后来的新汉军旗者。由于陈汉军旗人的满族化,原汉人烧香祭祀传统也受到满族萨满祭祀影响,逐渐形成了满汉交融的独特文化习俗。吉林乌拉地区张氏家族是具有代表性的陈汉军家族之一,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祭祀习俗传承完整。 单鼓,辽代称“臻蓬蓬鼓”,是萨满跳神不可缺少的神具,陈汉军旗单鼓舞,是在大宗家族祭祀活动中的舞蹈,以脚步移动带动腰部扭摆,使腰间悬挂的32个腰铃相互碰撞发声,同时双手敲击单鼓与之配合,舞步技巧多样,变化丰富,有丁字步的蹉步、走圆环形的回旋步、前进三小步后退一步、原地踏步等。 鼓声明亮而节奏分明,庄重无比,腰铃清脆悦耳,神秘莫测,腰铃和鼓点,时而相应相和,时而此起彼伏,奏出穿越时空的旋律。在鼓声敲击间,在舞步进退腾挪间,鬼魅远遁,人神相通。临近末尾,铿锵有力的鼓声连敲不休,似风雷涌动,声音尤为高亮,仿佛人们的祈愿已被强大的精神力量送走,穿云破月以至天上神灵处。
制作/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音乐统筹:关大伟 张晓光 王惠 周凤伟 八音赫赫 高旭 录音/混音:鹿楠楠 制作统筹:蓝宁飞 录音助理:王惠 梁爽 张吉 制作统筹助理:杨子仪 摄像:于寞涵 摄像助理:刘斌 云锴 录音剪辑:梁爽 视频剪辑:王音 录制现场助理:谢忻园 龚星诺 岳岫禾 李秉轩 摄影:YC 后期制作协助:曹勐 录音地点:吉林广播电视台 录音时间:2024.05.15-2024.05.19 出品:瑞鸣音乐 |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