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赞马 Praising Horses 民间歌曲 蒙古长调 民族:蒙古族 语言:蒙古语 改编、作词:毕力根达赉 地区:吉林前郭尔罗斯
演唱:乌日娜
歌词大意:
长着精狼般的俩耳朵, 有着启明星般的俩眼睛。 在那万人的那达慕上, 好像飞箭跑在最前面。 渡江过河的时候,是我最好的船只。 消灭敌人的时候,是我最亲密的战友。
曲目简介:
蒙古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蒙古长调、短调以特有的音乐语言演绎着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迹。蒙古先民在山林狩猎时期,就创造了短小简洁的短调音乐;当他们走出山林,来到草原,生活从狩猎变为游牧,音乐也随之变化,长调民歌应运而生。蒙古长调悠长舒缓、意境开阔、腔多字少,并有自由的长音以及独特细腻的装饰颤音,其内容多为蓝天白云、草原骏马等,它感叹自然、赞美生命、诉说情感,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他们与马一生相伴,对马有深厚的情感,在蒙古民歌中,马是永恒的题材。这首歌曲诞生于吉林西北部的郭尔罗斯草原,20世纪50年代,由蒙古族文化人毕力根达赉根据蒙古族琴书曲调《赞山水》改编填词而成,之后久唱不衰。曲调悠长,一泻千里,铺陈出连绵广阔的草原,那里绿草如茵天地宽;声音嘹亮,高亢奔放,传递出热情豪迈的氛围,那里牛肥马壮人欢笑。纵情高唱间,眼前似乎有骏马飞驰而过,身形健硕,马鬃马尾飞舞,马鸣萧萧,马蹄声声,壮观至极。骏骥出草原,英雄出毡包,歌曲赞马,也是赞美草原儿女勇往直前的气概。
2. 雄鹰 Eagle 民间歌曲 蒙古长调 民族:蒙古族 语言:蒙古语 作曲:邱建明、辛沪光 作词:李起 地区:吉林前郭尔罗斯
演唱:乌日娜
歌词大意:
雄鹰啊雄鹰高高地飞翔, 为了追求太阳的光芒英勇地翱翔蓝天。 啊嘿…… 雄鹰啊雄鹰高高地飞翔!
曲目简介:
蒙古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蒙古族长调、短调以特有的音乐语言演绎着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迹。蒙古先民在山林狩猎时期,就创造了短小简洁的短调音乐;当他们走出山林,来到草原,生活从狩猎变为游牧,音乐也随之变化,长调民歌应运而生。蒙古长调悠长舒缓、意境开阔、腔多字少,并有自由的长音以及独特细腻的装饰颤音,其内容多为蓝天白云、草原骏马等,它感叹自然、赞美生命、诉说情感,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蒙古人崇鹰,成吉思汗曾带着鹰旗转战南北,鹰是英雄的代称,是刚毅勇猛的象征,是草原牧民的守护神。郭尔罗斯原创蒙古长调《雄鹰》,是大型民族戏《骑兵团的故事》的主题曲,歌颂了郭尔罗斯蒙古骑兵团奋发图强、保家卫国的精神。悠长的旋律仿若历史的苍茫悠远,高亢的声音仿若人们心中的不屈和顽强,如泣的颤音,是草原上奔流的河流,是蒙古人身体里涌动的热血。若不曾历经长久的悲欢离合,怎能有如此辽远的歌,若没有心怀壮志,怎会有鹰击长空的豪情?金戈铁马的岁月远去,雄鹰展翅的精神永存。
3. 八月玲 Ba Yueling 民间歌曲 科尔沁叙事民歌 民族:蒙古族 语言:蒙古语 地区:吉林前郭尔罗斯
演唱、潮尔:朝鲁蒙
歌词大意:
奔跑的骏马虽然不能说话, 但永远忘不了自己的草场。 年小的八月玲是远嫁之人, 但永远想念自己的父母。 潇洒的骏马虽然不能表达, 但永远忘不了自己的水泉。 年小的八月玲是远去他乡, 但永远惦念自己的父母。 快马加鞭,再加鞭!
曲目简介:
蒙古叙事民歌始见于元代,之后漫长的历史中,叙事民歌特别是长篇叙事民歌几近绝迹,直至清末民初,这一风格瑰奇的艺术在科尔沁草原得到空前发展。科尔沁叙事民歌通常以短小精致的音乐段落反复咏唱长篇歌词,以四胡、三弦、扬琴、马头琴、潮尔等乐器伴奏,运用丰富的变化音、离调、转调、调式交替等技法,使得曲调特色鲜明。其内容多源于真实的生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讲述男女情爱、思乡思亲和英雄传奇等。篇幅大多较长,有些民歌演唱时间在两小时以上,更有曲目甚至在二十四小时以上。 潮尔演绎出低沉缓慢的旋律,如冷冽的风簌簌吹过,悲凉,便弥漫了整个草原。歌声那般高亢而又婉转曲折,讲述着姑娘远嫁他乡的凄婉故事。故乡的青青牧场再也不见活泼的身影,潇洒的骏马带不回远方的消息。曲调回环反复,一唱三叹,让思念更加缠绵,让悲伤更加汹涌,情感朝向广袤的大地宣泄,人们也在磨砺中坚强前行。
4. 金珠尔玛 Jinzhu Erma 民间歌曲 科尔沁叙事民歌 民族:蒙古族 语言:蒙古语 地区:吉林前郭尔罗斯
演唱、潮尔:朝鲁蒙
歌词大意:
从此孤身一人,身影恍惚, 日思夜想,金珠尔玛。
曲目简介:
蒙古叙事民歌始见于元代,之后漫长的历史中,叙事民歌特别是长篇叙事民歌几近绝迹,直至清末民初,这一风格瑰奇的艺术在科尔沁草原得到空前发展。科尔沁叙事民歌通常以短小精致的音乐段落反复咏唱长篇歌词,以四胡、三弦、扬琴、马头琴、潮尔等乐器伴奏,运用丰富的变化音、离调、转调、调式交替等技法,使得曲调特色鲜明。其内容多源于真实的生活,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讲述男女情爱、思乡思亲和英雄传奇等。篇幅大多较长,有些民歌演唱时间在两小时以上,个别甚至在二十四小时以上。 科尔沁叙事民歌大多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由民间艺人加工而成,所以很多歌名都是人名。这首民歌,讲述一位梅林(官员)的妻子去世,丈夫为早逝的妻子而唱。潮尔低回婉转,演绎出哀婉忧伤的旋律,歌声高低跌宕,饱含悲怆情绪,爱和思念被揉搓成感天动地的呼唤。长风萧瑟,马蹄声碎,世间却再也无妻子的回应。琴弦震颤,心也被来回摩擦渗出血来,歌声绵延,让依恋和追忆随风而起,越飞越远。
5. 长长的山坡. 乌林达巴Wulin Daba. The Long Slope 民间歌曲 蒙古长调 民族:蒙古族 语言:蒙古语 地区:吉林前郭尔罗斯
演唱:乌日娜
歌词大意:
乌林达巴高入云端, 鹅卵黄马儿也心寒。 假如自己能做主, 见面相聚有何难?
曲目简介:
蒙古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蒙古族长调、短调以特有的音乐语言演绎着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迹。蒙古先民在山林狩猎时期,就创造了短小简洁的短调音乐;当他们走出山林,来到草原,生活从狩猎变为游牧,音乐也随之变化,长调民歌应运而生。蒙古长调悠长舒缓、意境开阔、腔多字少,并有自由的长音以及独特细腻的装饰颤音,其内容多为蓝天白云、草原骏马等,它感叹自然、赞美生命、诉说情感,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乌林达巴,蒙古语,意为“较长的山坡”,因其山脉较长,故此得名。悠长的歌声,清晰明亮,婉转动人,如同淌过草原的河流,清澈纯净,又宛若飘在乌林达巴的云雾,美妙如梦。旋律虽悠长,飘到天边,却飘不出无边无际的草原;马儿虽健壮,也难翻过长长的山脉。曲调啊,再悠长些,歌声啊,再动人些,把这苍茫草原里的无尽思念带到爱人身边。
6. 阿勇干.散迪尔 Ayonggan. Sandier 民间歌曲 科尔沁叙事长诗 民族:蒙古族 语言:蒙古语 地区:吉林前郭尔罗斯
演唱、潮尔:朝鲁蒙
歌词大意:
散迪尔看到此情此景, 不由得万丈怒火填膺。 欲抽赶山的神鞭, 欲拉穿月的神弓。
突然湖水翻涌, 千丈浊浪腾空。 水中现出个怪兽, 长着三只眼睛。
一只眼睛喷水, 一只眼睛喷毒, 一只眼睛喷火。 顿时,天地昏暗,草木变形, 这样,顺打了三个回合, 横打了一个时辰, 散迪尔,背上神弓, 单凭角力即可战胜。 蟒古斯越来越凶, 散迪尔越战越猛。
曲目简介:
科尔沁叙事史诗,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兴安盟一带。通常使用古老的弓弦乐器潮尔伴奏,由专门的史诗艺人潮尔奇,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进行说唱表演。主要讲述天神脱胎下凡,成长为可汗和英雄,与危害人间的恶魔蟒古斯进行战斗,保卫家乡、捍卫和平的故事。史诗音乐曲调自成体系,在演述中可自由变化。 《阿勇干.散迪尔》,民间俗称“镇服蟒古斯 的故事”或“平妖传”。此段歌曲讲述散迪尔与恶魔大战的情形。潮尔浑厚又略带低沉的音色,演绎出古朴的旋律,苍劲跌宕的吟唱,与广袤苍凉的草原交相辉映,铺陈着一段神秘的传奇,引发无限想象。而后,愈发亢奋激越的情感,如洪流滚滚而来,让人感受到势不可挡的气势,将草原的英雄故事演绎得恢宏大气、生动传神。
制作/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音乐统筹:关大伟 张晓光 王惠 周凤伟 八音赫赫 高旭 录音/混音:鹿楠楠 制作统筹:蓝宁飞 录音助理:王惠 梁爽 张吉 制作统筹助理:杨子仪 摄像:于寞涵 摄像助理:刘斌 云锴 录音剪辑:梁爽 视频剪辑:王音 录制现场助理:谢忻园 龚星诺 岳岫禾 李秉轩 摄影:YC 后期制作协助:曹勐 录音地点:吉林广播电视台 录音时间:2024.05.15-2024.05.19 出品:瑞鸣音乐 |
暂无评论内容